“制作一张手工纸,需要经历槌打、浆灰、蒸煮、浸泡、发酵、捣料、加漂、下槽、抄纸、榨纸、刷纸、整理等72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古老的传统工具。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个月。”每到周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手工造纸”第十四代传承人杨宏伟都会在位于夹江县马村乡自家的手工造纸体验馆里接待前来体验手工造纸的旅客。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代,继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拥有一千多年历史,与安徽宣纸同被赞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其竹纸制作技艺与夹江年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造纸也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加之老一辈刻版高手相继逝去,夹江年画技艺也面临失去传承的严峻形势。
杨宏伟从小与纸为伴,对手工造纸技艺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想通过自己年轻化的思维和冲劲发展非遗文化,让体育投注现金网,体育投注平台的人知道这隐藏在山村的国家级文化瑰宝。
在杨宏伟读高中的时候,就有外地的旅行社组织旅游前来体验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但由于当时传播途径有限,前来体验手工造纸技艺的人很少。
2011年,微信开始流行起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一位旅客体验过手工造纸后,将手工造纸72道制作流程通过微信发到了朋友圈。不少人被神奇手工造纸所吸引,纷纷前来询问是否可以前来体验。
旅客们的咨询让杨宏伟深受启发。于是,他主动触网,通过贴吧、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介绍夹江手工制作技艺。一开始,很多网友并不买账。“现在咱们用的纸都是机器制作了,你这种手工造纸既费时又费力,有啥好看。”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亲自去看一看手工造纸的技艺,感受我们国家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杨宏伟的努力下和游客们的口口相传下,杨宏伟家的手工造纸体验馆逐渐火了起来。每到周末,杨宏伟家里面的状元纸坊门庭若市,不少游客会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夹江手工造纸技艺。
“没想到在父辈手里苦苦支撑的手工造纸技艺,在互联网时代火了。现在每个月我可以收入近5万元,一个月收入可抵父辈半年的收入。”杨宏伟说,为了让自家的手工造纸技艺让体育投注现金网,体育投注平台人知道,我还准备开设淘宝店和直播,让体育投注现金网,体育投注平台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非遗技艺还有夹江年画。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在2015年参加深圳举办的文博会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获奖后,主办方将他的作品和联系方式上传到了相关网站上。没想到,一些网络销售商、旅行社也主动找上门,代理销售张荣强的年画作品以及开发年画旅游体验。现在,年画研究所每天游客如织,不少旅客通过互联网前来年画研究所旅游、参观,平均每月接待的游客有3000人。
“在下一步,我们还将和抖音官方合作,展现年画制作技艺,让体育投注现金网,体育投注平台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自信,让体育投注现金网,体育投注平台的90后、00后爱上传统文化。”张荣强说。
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夹江年画与夹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正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枯木逢春,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姚蜀)